你好,欢迎来到东方生活网
微信
腾讯微博
新浪微博
 
您的位置: 首页 > 消费 >

40小时卖光10万台!喜马拉雅做智能音箱,怎么这么猛?
时间:2018-12-26 来源:东方生活网  责任编辑: 秩名

 

     智能音箱简直快烂大街了。

   这个市场竞争激烈,为了抢市场,最便宜的几十块一台,仿佛在告诉用户,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。

  所以当喜马拉雅,也做起智能音箱时,很多人觉得没戏。

  没想到,最近两天,喜马拉雅把人吓了两跳。

一是价格。它最新推出的全内容智能音箱小雅Nano,定价199元,自带1年喜马拉雅VIP会员,价值198元。换句话说,用户花钱主要买的是内容,硬件产品等于免费送。

二是销量。10000台现货,开售1分钟被抢购一空;40个小时,首批10万台音箱全部售罄。现在买第二批,就得等到明年3月才能发货。

一个偏软件的公司,看似没有做硬件的优势,做个音箱却火得一塌糊涂,甚至能与大厂平分秋色,怎么做到的?

这个问题,其实可以拆成两点:它为什么要做?怎么做好的?

厮杀惨烈,何必进场?

自2014年亚马逊推出智能音箱Echo后,其他公司如谷歌、苹果、BAT、小米,都没忍住,一股脑地跟上,愣是开辟出个千亿市场。

这个势头,至今没有减缓的迹象。

据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,在2018年第三季度,全球智能音箱销量同比增长了137%,达1970万台。

这其中,中国和美国占了70%的市场份额,也是竞争最激烈的两大市场。

去年“双11”,天猫精灵售价从499元降到99元,原价399元的叮咚TOP智能音箱更是开出49元的优惠价!巨头打起价格战,几乎把小厂全逼死,华强北都撑不住。

所以说,喜马拉雅闯进智能音箱市场,谁敢看好?

在笔者看来,喜马拉雅做智能音箱,倒不是跟个愣头青似的不怕死,它背地里其实打着一手好算盘。

首先,中国的智能音箱市场,可以说是一个“伪市场”,是用价格战打出来的“虚热”。不是用户真心想买,实在是太便宜了。

这点从用户对智能音箱的频频吐槽中,可见一斑。

21世纪经济报道曾做过采访,被采访者基本都表示,“没有刚需”,买来后音箱更多是沦为摆设。有人说,“开头几天还很新鲜,过后就觉得没啥意思,基本就不用了。”“还不如手机方便。”

究其原因,是因为市场过分注重技术更新,却没有优质内容做支撑,使它失去了实用价值。就好比一家视频网站,靠技术把画面做到高清、流畅,却没有用户想看的影视资源,谁还用它?

用户的抱怨,就是后来者的机会。事实也证明,喜马拉雅正因走了一条不同于他人的路,没打价格战,最终才没泯灭于众人。

其次,喜马拉雅做智能音箱,虽有风险,好处也很明显。

喜马拉雅不是为了抢占所谓的智能家居入口,更不会是想靠硬件赚钱,而是想通过音箱,延长用户在喜马拉雅主站上的在线时长。

在去年,喜马拉雅副总裁李海波就说过,用户在线时长每增长一分钟,喜马拉雅对应的估值就会增加,“在有小雅之前,用户每天收听喜马拉雅也就128分钟,而有了小雅之后,他们每天停留在喜马拉雅里的时间超过了3个小时。”

另外,做硬件本身还可以产生很多用户数据,帮助喜马拉雅优化产品,对公司业务大有裨益。

这就是为什么喜马拉雅要做智能音箱。一是看似激烈的市场,其实漏洞明显,二是对喜马拉雅的未来发展,有利无害。

有动力,才有可能做好。当然了,想做好绝不能光有动力,拼的是真刀真枪。

价格战耗不起,我跟你打内容战

去年6月,喜马拉雅就发布了小雅AI音箱,一上来5万台便全部售空,而前天发布的小雅Nano,把这一势头完美延续了下来。

不过和行业巨头相比,它的销量并没太多可夸耀的。更值得说的,是用户粘性。

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《2018 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报告》,小雅AI音箱是目前用户粘性最高的智能音箱,其月人均使用时长近600分钟,人均使用次数240次,使用频次是天猫精灵及小米的7-8倍。

一个新手,是怎么做到的?

凡做产品,都离不开作为基础的产品思维,和具体的技术实施。这两者便如道与术的关系,缺一不可。

喜马拉雅的产品思维,是一种“以始为终”的逆向思维。即在想清楚产品和要解决的需求痛点后,再去寻找相关的技术支持。也就是说,喜马拉雅的首要任务,是真正搞懂用户需求。

所以喜马拉雅做音箱,不打价格战,打的是内容战,因为它认为好内容才是用户最真实需要的。

李海波曾表示:“今天我们所谓的人工智能背后,是海量人工+大数据算力+精确算法,但是很少人真正从用户为中心出发去思考用户需要什么、偏好什么、什么方式可以满足这些,打内容攻坚战其实是为了从更好的用户体验层面出发。”

事实上,据美国专注智能音箱数据研究和报道的Voicebot报告显示,智能音箱用户80%的使用时间,都是在“听内容”。

如果拼的是技术、价格,喜马拉雅也许不是最出挑的,但内容,一直以来就是它人无我有的优势,这点上还没怕过谁。

喜马拉雅采用独家版权模式,拥有市场上70%畅销书的有声版权,85%网络文学的有声改编权,6600+英文原版畅销有声书。此外还有大量的PGC和UGC内容,每条声音听一遍,600年才能听完。另外,小雅Nano还有他人的资源,比如歌曲,取得了DMH音乐平台和库客音乐的正版授权。

找对用户痛点,发挥自身优势,虽然是关键一步,但也只是第一步。决定成败的,最终还是产品。

小雅Nano的核心竞争力,首先是它的内容,这是它的制高点。此外,在其他方面,它也尽量做到了没有短板。

先说最直观的,颜值。

颜值的高低,其实取决于个人审美。要做到取悦大众,极简风是种明智的选择。在此基础上,小雅Nano有多种颜色可选,算是照顾了一些用户的个性化需求。

去年的小雅AI音箱,它的外观研发经历了洛可可12个设计师、9个月、227个方案、35万人参与、两千种布料。喜马拉雅在小雅Nano上下的功夫,自然也不会少。

颜值是第一印象,不过决定用户去留的,是操作体验。

作为一台智能音箱,语音交互是必备,而语音交互的基础,是语义理解。喜马拉雅依靠4亿多用户的语音搜索记录、收听记录等研究用户的使用惯,能很好地做出相应的优化。再加上有猎豹旗下猎户星空的语音技术的支持,双方共同打磨才有了小雅AI音箱和小雅Nano人性化的产品体验。

如果说语音交互是不得不做,那么从小雅Nano的一些特定功能,你就能感受到喜马拉雅的产品思维,一切为用户需求服务。

比如个性化推荐。当你不知道听什么时,对它说“随便听点什么”,它便会根据你平时喜欢收听的节目类型来推荐相似内容,千人千面。

还有,它能与APP一样,支持在线广播,一句“我要听XX广播”就能收听。这主要针对的是拥有广播情结的老人。

最值得一提的,是它的跨设备断点续播功能。绑定喜马拉雅账号后,通过创新的云历史,就可实现跨时间、跨设备的断点续播。回到家,对它喊出“小雅小雅,继续播放”即可。另外,当让小雅播放曾听过的节目时,也会自动按照此节目最后一次的播放进度继续播放。

简而言之,小雅Nano的成功,离不开喜马拉雅的产品思维和巨大的内容优势打下的基础,也和针对用户需求而优化的系统和功能有关。

内容是智能音箱的未来吗?

在智能音箱市场,主打内容的喜马拉雅,能走多远?

这个问题,去年就有了部分答案。

去年小米发布智能音箱后,小雅面临巨大危机,因为小米的小爱,价格太低了。慌乱下,“双11”当天,小雅从999降至699,销量上去了,但对原有的销售渠道产生了很不好的后果。

小雅AI智能音箱

事后复盘时,喜马拉雅的人认为,自己没有彻底厘清准确的定位和竞争优势。小爱是“语音遥控器”,小雅是“数字图书馆”,完全是两个东西。之后喜马拉雅明确了差异化优势,反而在恢复原价后形成了正向增长。

这就证明,内容是智能音箱的制胜点之一,也是最适合喜马拉雅发挥的领域。

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存活下来,也只有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扬长避短。纵观如今走在前面的智能音箱厂商,也都是遵循了这一原则。

亚马逊的路子,是不断强化Alexa生态,其中有三个关键点,即Alexa中控设备、技能以及与连接设备。为此,亚马逊还向硬件制造商开放了Alexa Voice Service,并提供一套完整的系统整合方案。

天猫的策略,可以用三个词总结:大众市场,低价走量,保持开放。

再比如小米的小爱,主打的是高性价比,以及自家的生态链企业,一出世就坐拥庞大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。

大厂们都在尽力发挥优势,喜马拉雅如果亦步亦趋,找不到自己的路,就只有见光死的结局。这次能打造出大热的小雅Nano,喜马拉雅便胜在了找准优势,另辟出了“内容”这条蹊径。

巨头环伺,不代表全无机会。走出阴影,就是另一片天地。